瑞视恒通控股集团:建筑企业特有的行业特点


建筑企业特有十大行业特点,笔者认为从事建筑相关人员了解这个行业的特性,才能做到有的放失。

图片1.png

 

一是体量大,利润薄,资产负债率高,资金状况普偏高。体量大是说每个项目的造价都比较高,比如17年以前,笔者查询到鸟巢总承包项目的造价是28.96亿,工程周期是四年多,在当时已经是比较高的项目了。近年来,随着PPP项目的推进,工程项目的造价越来越高,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工程有耳闻。尽管建筑企业体量大,但是它的利润率比较低,有的国企毛利率不足1%,加上工程款拖欠是经常的事,导致建筑企业资产负债率普偏高,资金状况十分紧张。每到逢年过节,债主纷至沓来,日子非常难过。

二是门槛低,经营环境恶劣,门槛低就是对资金技术的投入要求比较低,什么人都能干,只不过干的项目大或者小而已,国企央企干大项目,老黄老刘挂靠别人干小项目。经营环境恶劣在税收上的反应就是,发生的成本费用很多是无法取得发票,越是偏远地区越是如此。因为建筑企业的很多上游企业(供应商、分包商)是自然人和个体工商户等等,他们的税收意识非常淡薄,这导致了成本费用实际已发生了,但是没有取得相关凭证,从而滋生了虚开发票的土壤。

三是财务处理混乱,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笔者发现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是采取收付实现制记账,不开发票不报税,开了发票才报税,增值税收入和所得税收入是一模一样的,货币资金不变动不记账,仍有较多企业是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东北三省也是如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工作安排,企业所得税核定改查账时大势所趋,同时也给这些企业带来具体困难,什么困难呢,就是所得税上的老项目,原来是核定征税,成本费用没有取得发票,项目执行期间,突然改为查账征税了,成本发票无法取得,税负会骤然上升。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发布的202117号公告第四条解决了长期资产的计税基础确认问题,但是,对建筑企业而言,更大的问题是材料货物等流动资产没有凭证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议建筑企业把老项目的收入尽量在核定征税期间全部确认,以后改为查账了再收到工程款或者开具发票,属于已完税的债务回收,无需再缴纳企业所得税。笔者认为,税务稽查是应当实事求是看待建筑企业的核定征税老项目问题。

四是行业监管比较严,建筑法26条、28条、29条严格禁止挂靠、转包、违法分包,但是这些行为仍很普遍,这些事情是住建部门监管的领域,不建议税务稽查处理此类问题。

五是项目生产周期长,一个项目动辄数年,甚至十余年,由此带来与会计分期和税务分期的矛盾,即,如何在不同年度内确认收入。生产周期长还隐含另外一个行业惯例,即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是统一的。一般的讲,工业企业的生成和销售是分离的,先生产产品再销售,而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支付的工程款,实际也是销售的实现。

六是异地施工比较普遍,项目所在地和机构所在地通常不在一个地区,跨县施工、跨市施工、跨省施工仍是跨国施工都较为常见,由此会带来预缴税款及其递减、总分机构汇总纳税、国际税收递减免等问题。

七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比例较高,此处人工成本特指一线工人的薪酬,他在总成本占比例到30%以上。建筑企业不同的人员,他们的薪酬列入不同的成本科目,一线工人的薪酬计入直接成本,项目部管理人员的薪酬计入间接费用,公司总部管理人员的薪酬计入期间费用。说的人工成本,我们还要关注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问题,2020年开始实施的行政法规,《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对建筑领域有特使规定。

八是经营流程有特殊性,至少包括“投保定价+合同签订+预付款+进度款+尾款+质保金”等各个环节,不同环节有不同环节的涉税问题,这里强调一下投标报价,住建部门已经建立一个规则,建办标20164号文规定,一般计税工程项目的工程报价=税前工程报价×1+9%),可见,建筑企业的产品价格是不含税价和销项税额的合计。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从本质上是承揽合同,受人之托拿人之钱为人干活,因此为了完成工程建造所发生的合理的必要的成本、利润、税金,均应由业主(定做人)承担。另一个角度看,既然你在价格里给了我9个点销项税额,那建筑企业就应当给业主开具9%的发票。这样我们的税务部门基本上可以不用关心工程造价的涉税问题。只有还是看纳税义务发生以后,纳税人是否正确的缴纳税款。

九是成本构成复杂,通常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分包成本”等六项明细费用,这也是建筑企业成本核算的明细科目。这里的分包款包括专业分包款,劳动分包款计入“人工费”明细科目。

十是管理模式有特殊性,项目法施工已经成为主要管理模式,两级核算两级管理“总公司+项目部”;三级核算三级管理“总公司+分公司+项目部”。

       瑞视恒通控股集团是一家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管理总部位于北京,在深圳设有运营中心,在全国主要城市分别设有分支机构和运营平台,渠道伙伴和服务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近年来,集团公司凭借自身的品牌和技术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和跨界投资,利用企业在考虑机械设备的取得方式上,应进行科技杠杆,突破传统产业边界,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集团公司的核心业务主要涵盖科技、教育、农业、建工等四大板块。